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   在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什么样的房? 

魏雅华

    大地震后,在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什么样的房?如何重建难民们的家园,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。大规模重建的序幕己经拉开。

看看我所编选的这些图片,你就会明白。

建设物美价廉的轻型钢塑房,这就是问题的答案。

也许,此次大地震会成为中国建筑和中国房地产业升级换代的一次好机会。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。

大地震是对中国建筑业的一次破坏性试验。

有一张新闻照片,我想,全中国都会没齿难忘,那是都江堰聚源中学,一个孩子被蜷曲地压迫在钢筋水泥的残块中,在他的身上,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学生的手臂紧紧抱着他的腰。人们在艰难地救援孩子。

这样触目惊心的新闻图片很多很多,我们流泪,我们颤粟,我们哭泣,我们的心缩成一团。

此时此刻,我所引发的思考是,我们的钢筋水泥、砖混结构的房子为什么那么多?我的又一个思考是,如果我们不是习惯成自然地、不加思索又别无选择地使用一百多年前外国人发明的钢筋水泥,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接受建筑业的新材料,新思维,也许,汶川大地震给中国所带来的伤害会小很多很多。

为什么?为什么在中国建筑业推广建筑新材料这么难?为什么很多年前在中国便己出现的建筑新材料,始终得不到推广,始终不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?

大地震是对中国建筑业的一次核磁共振检查,一次大考,一次破坏性试验。这次检查的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,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。几百万间房屋倒下了,更多的房屋开裂了。其中还有许多新建的,尚未入住的楼盘。我们付出的代价很惨痛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这是件好事。我们应当更多地从积极的意义上,对大自然的灾难加以认识。

这是一次大自然对中国建筑业的优胜劣汰,沙里淘金。放掉游泳池里的水,才能知道谁是光屁股。我们该好好地审读这次破坏性试验的X光片。也许我们会读出许多平常肉眼所看不到的东西。

现在,大地震余威还在肆虐, 中国几百万人无家可归,亟需安置。举家出逃的难民们还住在临时搭建的帐棚,或投亲靠友,或政府开辟的临时避难所里。

大地震后,在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什么样的房?如何重建蒙难者们的家园, 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。不能再建钢筋水泥、砖混结构的房,因为在这一绵蜒数千公里,横贯中国的地震多发带上,还有可能多次发生这一灾难。我们不能重蹈覆辙。

如果,我们大力推广物美价廉的轻型钢塑房,即:由1~2毫米厚的双层彩钢薄板和厚达100毫米的泡沫塑料夹层组成的的轻型钢塑料板,用来替代钢筋水泥,建成的轻型钢塑房,它几乎是非常理想的抗震房。它的抗震性能几乎可以与帐棚相媲美。它可以毫无畏惧地站立在地震高发的地质带上。而且它可以是非常舒适的永久性建筑。

比如在日本,日本是个地震高发的国家,你到处可见这样的建筑。不仅抗震,而且美观舒适,住个几十年,住上几代人都是没问题的。

这种房子套型的标准尺寸为5米×15米,即75平米。这个面积己很接近甚至己超过2006年5月房改新政所规定的90平米的建筑面积了。这种房子由于墙壁很薄,所以建筑面积就是使用面积。对于标准的中国人的三口之家来说,这是个虽不算大,可也不算小,可以住得蛮好的面积。

不要以为这样的房子很简陋,这样的房子可以作得很现代,有卧室、客厅、厨房、卫生间、电脑房,书房,可以铺上红地毯,放上皮沙发,大电视,装上空调,可以布置得跟五星级的宾馆似的,上下水管、电线、电话线、光缆、煤气管一接就成。

建设这样的房子就跟搭积木似的,一两天就成。建起一个社区,也就五六天,七八天。造价便宜得让人难以想像。

那么,这样的房子很贵吗?

购买如此精美的一座轻型钢塑房,在美国得花多少钱?说来简直难以置信,售价不过1.5万美元。(千万不要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,那会误导消费者)。对于美国人的收人水平和物价水平来说,他们的1.5万美元和我们的1.5万元人民币,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相差无几。

1.5万元能购买如此精美的一座汽车住房,(两三万元,我还多说了呢。)跟《天方夜谭》似的。这点儿钱在北京才能买1.2平方米的住房。可在美国,你花1.5万美元却的确可以买到使用面积为75平米的精美的汽车住房,不信,你到网上去查,在网上就能买到。说到这里,真想让人住到美国去。真是“住在美国”。

就是在美国,这种住房一出世,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,成就了惊人的市场业绩。

一套这样的住房, 价格应在一两万或两三万元, 如此便宜的住房,连农民都买得起。而2008年中国的彩钢制造业和泡沫塑料生产能力,己完全可以支持这样的市场需求。

在国外,此种住房早己获取了巨大的市场份额。

在美国,登记在册的此种住房的住户,己超过了1,000万户,如果按平均最小单位的每户3口人计算,即为3,000多万人,也就是说,在美国,有3,000多万人居住在轻型钢塑房里,占到美国总人口的近15%。如果这些房子放置在一起,比北京加上海再加上广州的住户还多。

现在,美国的轻型钢塑房住房己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:美国的轻型钢塑房商们己经到处在为轻型钢塑房建设风景优美、居住环境规范社区,将轻型钢塑房放置的草枰修剪得地毯一般,有绿荫覆盖、有喷泉水池,有凉亭游廊、健身设施,网球场,还有很好的物业管理的社区。

我们要搞就要搞这样的产品,我们这儿还几乎没有,可在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己经非常成熟,并被市场证实确有前景的产品,这样的产品,干一个成一个。就像电视机、洗衣机、电冰箱似的。

美国是一个充满了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国家,而日本则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国家,于是,两个国家都成为了世界经济强有力的发动机。于是,两个国家,一个是中国最大的商品进口国,(日本),一个是中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国,(美国)。

对于中国来说,要么,我们也像美国一样,充满了创造力和想像力,要么,我们像日本一样,善于学习。如果我们既充满了创造力和想像力,又善于学习,那将很难想像,我们会有多么强大。可如果我们既缺少创造力和想像力,又不善于学习,那我们便只好在残酷的竞争中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了。

如果,中国人当中也有15%住在这种房子里,那将是两亿人。接近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,此种房子的需求将超过7000万套。这是一种何等规模的市场哪。我们的房地产商会小觑这样的市场前景吗?

哪怕在中国人的房结构中仅占到1/10,我们的建房成本会省下90%,那将会省下几十万亿元的建房成本, 中国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会大大改善,而抗地震的能力会增强许多许多倍。中国奔向富裕国家的速度会快许多。

如果,汶川城中有一半是这种房,汶川大地震后,汶川还是汶川。震倒了的房子,扶起来便成。压在震倒了的房子里的人,会自己爬出来。身上居然连一点土都没有, 最多有点皮外伤, 擦点儿药水儿便成。

在大地震的废墟上建设物美价廉的轻型钢塑房,这就是答案,在这件事上,我们几乎别无选择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魏雅华

魏雅华

142篇文章 12年前更新

作家,时政经济评论家,sohu财经评论员,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《今日点击》评论员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 己出版时政经济评论专著,《中国股市政策市》、《中国股市保卫战》等中国资本市场多部专著。《中国证券报》、《上海证券报》、《证券时报》、《证券日报》 专栏作家或特邀撰稿人。 weiyahua@163.com

文章